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劳动安全需“小题大做”

作者:admin 2021-11-23 13:33 阅读:1620
        “小题大做”,大多时候是个贬义词,意为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用在劳动安全听起来仿佛有点不妥,然而,“祸患常积于乎微”,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在我们不经意或者觉得只是个“小隐患”,觉得不可能酿成“大事故”时发生的。因此,笔者认为,劳动安全工作要稳扎稳打、“步步精心”,就需要“小题大做”,把“小事”当“隐患”、把“隐患”当“事故”来抓好落实,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
        “小题大做”抓反思。各基层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国资委、股份公司安全生产系列工作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劳动安全要做到“以事故为鉴”,深刻汲取郑州地铁“7.20”事故、珠机城际“7.25”事故以及建筑领域发生的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教训,持续贯彻落实新时期安全生产“2468”管理要点,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举一反三,“知不足”、“避祸端”。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出“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指示精神,各基层单位定要把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全部“小题大做”地进行剖析,持续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安全生产警示、大反思教育活动,形成警示、大反思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触动员工心灵的同时,让员工从心里上彻底提高安全意识,自觉主动去抵制违规、违章操作,消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小题大做”抓培训。针对劳动安全培训,各基层单位采取集中教育、班组学习、宣传教育、进场三级安全培训、职工夜校等方式,提升员工安全质量意识。表面上内容丰富,但实际存在“走马观花”和“教条主义”式培训,最后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其效果不佳。劳动安全培训效果成效显著,需要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一是安全培训要“身上有味、脚上有泥”,劳动安全培训要深入一线,把安全培训带到施工现场,使民工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入行。例如基层单位安全宣传小分队每月到施工现场宣讲,足迹遍布每个施工场地,安全课堂走进每个施工角落。二是培训要“与时俱进、润物无声”,安全培训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结合进行,同样的内容,换一个表达形式,效果就会不一样。“线上+线下”但并不是在传统培训基层上简单的把线下培训课直接搬到线上,要与时俱进,让职工亲身体验,真正做到安全教育“润物无声”。例如基层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微课堂”“云平台”,以及开设VR安全体验馆。三是培训要“互动共享、下里巴人”,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也要强调互动,交互反馈,通俗易通,要创造机会让大家参与进来,做到“劳动安全大家谈”,让大家获得满满的参与感,培训后认真整理大家反馈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培训互动性。例如基层项目畅享“云上嘉年华”,让员工走上舞台,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员工创作和演绎接地气的安全作品,传播安全知识和避险常识。
        “小题大做”抓排查。“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劳动安全要做到要防患未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安全防线建立在生产组织的最前沿。一是要全覆盖,通过推行的群众安全员、专职安全员、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月度大检查制度等等举措多方式全方位排查,从内部制度是否完善、制度落实是否到位、外部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抓起,从查找安全的小问题和小隐患入手,确保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排查要全,大排查要达到项目、场所、工点全覆盖,对排查发现的每一个“隐患”都当做“事故”来处理,杜绝“小问题”、“经验帮”等思想。二是要突出重点,对于事故苗头和隐患,深入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因素,基层单位应该在关键时刻敢对症下药、会对症施治,尽早铲除隐患。对重点领域(隧道及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防洪防汛等)和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三是要销号整改,对任何影响人身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部纳入“问题库”管理,都及时从源头上予以整治,追溯隐患产生原因、限定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盯控整改闭环,把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反馈”的闭环机制,对症下药,及时控制,防止“扩散”。
        “小题大做”送关怀。当前,部分地区持续高温,也正是基层各单位掀起施工大干高潮之时,各级工会组织响应号召、关爱员工,卓有成效的迅速开展“送清凉”活动。“送清凉”是夏季高温施工保障职工安全的重要举措,但不懂得一线员工真正想要些什么、真正能用什么,就盲目地开展慰问活动,有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送关怀也要“有度”。一是要有热度,为员工“送清凉”,重要的是站在一线员工角度去思考,把解决一线员工奋战夏季施工生产遇到的实际困难作为慰问工作的重心,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把清凉送到心坎里,切实保障职工健康。二是要有温度,有温度的慰问不是装模作样、嘘寒问暖的做姿态,而是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深入到高温作业、重点工程、露天作业的施工现场进行,紧贴施工生产实际,与一线员工打成一片,用人性化的关怀,用温和动人的态度,真正让员工感受到党政工团组织对广大员工的关心关爱,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要有满意度,慰问一事看似事小实则意义很大,慰问“有度”体现了基层员工在我们心里有多重,决定了我们开展的工作在基层员工心里的分量有多重,送关怀给员工多少热度和温度,他们就带给你多少满意度。/李辉兵

最新评论

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