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的“二哥”
放眼望去,博罗东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有个身影从不缺席,戴着安全帽,身背“多功能”挎包,骑个小电驴儿,每天把负责工点的每个角落都去看一遍。他是刘维枫,平常兄弟伙都称他“二哥”,个子不高但行动敏捷,黑黑脸庞总是挂满笑容。
“二哥”今年48岁,参加工作25年,从事过多个新建公路、铁路项目的桥隧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说他“多面”,是因为他既能完成好工作,做好工人,又能兼顾生活,做好大哥、好师傅、好丈夫。 作为领工员,他敬业且勤劳。说到“二哥”干工作,大家都会毫不吝啬的好评一番。技术员陈飞:“我会毫不犹豫地为他竖起大拇指。因人力有限,小里程只有一位领工员,作息上他主动与劳务队相近,上班比工人早,晚上也经常加班到很晚,把工人工作安排好才回去休息。”作业队副队长张平:“二哥让人敬服,前期开工为打开工作面,他天天钻树林、熬夜,经常被野蚊虫和蚂蚁咬的身上都是包,水中墩施工时也经常下到30米水深围堰底带队工人清淤等工作,上来后全身汗水和泥巴,看着都让人心痛。” “二哥”熟知桥梁桩基施工相关的各项机械操作规程,对于现场资源的组织协调“轻车熟路”,能同时对多个桩基施工工作面进行合理有效的机械设备调配,还能够对施工便道和泥浆池位置做出合理规划和布置。当前,在他的领工管理下,博罗东江特大桥建设不舍昼夜,正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下去。 作为群安员,他严厉又亲切。对于安全隐患,他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无论刮风下雨、现场是否施工,他都始终对照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办法以及桥梁施工的各项安全标准认真务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检查每个正在施工的桩基护筒是否加盖防护盖、泥浆池周围的防护栏杆是否有松动……夏天,一些工人在天气异常炎热而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帽时,他总会去提醒几句,并询问是否有头晕、呕吐等疑似中暑的现象。在他的包里,总是随身携带着项目工会发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防暑降温药品为工人用。 在施工博罗东江特大桥5号墩之前,他率先发现了现场高压电缆对旋挖钻施工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立即叫停现场施工,通报了架子队负责人和项目领导。经过现场测量确认,该墩部分桩基施工已经涉及高压电缆安全施工范围。因为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为后续施工迅速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了指导,有效规避了施工风险。 工作之余,他总是温暖贴心。张平在一次酒后说道:“虽然我们相差10多20岁,但我跟二哥之间不存在代沟,平时我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会向我们耐心解释,教我们工作方式、方法,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师父。”“我非常感激二哥,有段时间自己工作很疲乏,怎么都提不上劲儿。二哥发现后,请我喝酒畅言,听我述说心中的不闷,同时还以他自己亲历的故事开导我、安慰我。”技术员刘恒脸上挂满嫉妒,“二哥和他妻子一直是我比较羡慕的一对儿老夫妻,无形之中总是被喂‘狗粮’。”二哥的妻子在队上做饭,平时饭前饭后都给妻子帮忙,看妻子累了,帮忙捶捶背、按按肩,闲暇之余也一起散散步,打打羽毛球,在掌握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上颇有心得,是一位好丈夫。 “二哥”与博罗东江特大桥建设之间还有很多故事,但有一点大,家都很赞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他扮演着多面的角色,二哥是值得被尊敬和学习的,二哥从未停下与兄弟伙们共同进步、共同前行的脚步……(刘恒杰) |